时间:2022-09-08 14:47:57 作者:
我们先来大致梳理下研学发展的轨迹。
从2016年底教育部等十一部委联合推出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》,到2022年6月人社部拟新增“研学旅行指导师”职业,历经5年7个月。
2017年,教育部出炉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》,公布第一批“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”名单,对研学课程和基地进行了明确。
但迄今为止,在研学导师培训领域,教育部文件还是空白,行业也没有真正的国标。
做研学的都知道,教育部门认可的最有效。为何政策一直不出?
因为最好的研学导师,在学校里。放开口子,鼓励教师开展、参与研学活动,既有现实问题,又蕴藏着无限未知风险。
来看看人社部对研学旅行指导师的说明:
指策划、制订、实施研学旅行方案,组织、指导开展研学体验活动的人员,主要工作任务包括收集研学受众需求和研学资源等信息;开发研学活动项目,编制研学活动方案和实施计划;解读研学活动方案,检查参与者准备情况;组织、协调、指导研学活动项目的开展,保障安全;收集、记录、分析、反馈相关信息。
总结下来,这个职业要求三项能力:课程研发、带队管理、后勤保障。对应着三个身份:教师、导游、跟队人员。
无论是能力还是身份,最重要都是第一个。即现阶段研学旅行指导师的最佳模板,是教师。
毕竟带团和管理可以快速练就,掌握教学经验和课程开发能力绝非朝夕可成,而“好课程+好导师”的组合又直接决定着研学活动的水准。
这让想从事研学旅行职业的人心头一凉。不过,低迷的旅游市场里的大量导游群体、高校旅游专业每年嗷嗷待哺的毕业生,总得找个出口。
希望总归是有。
首先,证由人社部发,国家认证有保障。要知道,此前研学导师培训市场格外热闹,各类稀奇古怪的发证单位都有,有人真诚教学,也有人专心致志割韭菜。自此之后,培训市场会立马清净下来。
其次,对于欲从业者来说,知道门槛在哪了。无论就业还是评职称,起码不会报错名、拿错证。
考证是必须的。要知道许多证后续会划分等级,如初、中、高,升级大概率对初次拿证的时间(或从业时间)有要求。
但,倘若“研学千亿蓝海市场”你信了倒也无妨,冲着“研学旅行指导师月入万元以上”的梦想奔去,短时间内肯定会叫你失望。
前面已述,一个优秀的研学旅行指导师,需要具备课程开发能力、成熟的教学经验、带团管理能力及综合性的服务技能。无论哪方面,都需要不断的学习积累和现场实践来沉淀。
在现实的研学企业里,符合研学旅行指导师条件的人才,任何时候尤其是近年内确实稀缺。尽管,这意味着他几乎需要完成路线实勘、课程开发、现场授课和带队管理的“一条龙”工作。
这类稀缺人才是企业骨干,团队管理者。人才在哪都值钱,显然毕业生或入行浅者短时间无法企及。
如果你真正向往这个领域,热爱这门职业,首先,去考个研学旅行指导师证吧。
其次,按照国家对这个职业的释义,做好长期备战的打算,逐个提升和打磨各项技能,努力让自己成为综合性人才。
然后,静待市场爆发的那一天。